斯多葛学院最后一位没有争议的院长——罗得岛巴内修斯(Panaetius of Rhodes)

巴内修斯(Panaetius)来自于罗得岛(Rhodes),生活于约公元前185年至公元前110年。他是斯多葛哲学家巴比伦的戴奥真尼斯(Diogenes of Babylon)塔尔苏斯的安提贝特(Antipater of Tarsus)的学生,其本身也是一位斯多葛哲学家,也被认为是古雅典斯多葛学院最后一位没有争议的院长。

巴内修斯

巴内修斯的半身像

《纽伦堡编年史》中描绘的巴内修斯

生平

巴内修斯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85年至公元前180年的罗得岛,家庭在当地古老且有些名望。据称,他曾师从于语言学家马洛斯的克瑞提斯(Crates of Mallus),后来搬到雅典,参加过克里托劳斯(Critolaus)和卡内德(Carneades)的课程。然而,他最主要的还是听教于斯多葛哲学家巴比伦的戴奥真尼斯与塔尔苏斯的安提贝特。

巴内修斯结识了古罗马将军及政治家西皮奥·埃米利安努斯(Scipio Aemilianus),并成为其赞助的一位成员。随后,他随西皮奥返回了罗马,并在罗马介绍了很多斯多葛主义理念和古希腊哲学。他也拥有了很著名的罗马人作为学生。

在其赞助人西皮奥于公元前129年去世后,他便往返于雅典和罗马两地之间,但主要居住地还是雅典。巴内修斯在安提贝特后,成为了雅典斯多葛学院的院长。据悉,他去世于约公元前109年。

观点

巴内修斯开启了斯多葛理论的兼容并蓄的折中方式;在物理方面,他放弃了火宇宙理论,尝试将灵魂分类简单化,并质疑语言的真实性。

在伦理方面,他认为只有两个维度的美德,即:理论上的和实际上的。巴内修斯曾尝试将生命的终极目标,向自然本性靠拢。并认为,人们应该为认清道德而去努力;并坚持认为,为了让那些还没有获得智慧的人去采用落实道德,道德的定义应该被制定。

作品

巴内修斯并不是以为多产的作家,且他的作品绝大多数已经丢失。据信,他的最主要的作品是论著《论职责》(*On Duties*),共三册。第一部分,他主要论述道德与非道德;第二部分,论述实用与非实用;第三部分,论述道德与实用的冲突如何解决。然而,第三部分他未真正地开展下去。

古罗马政治家、学者西塞罗(Cicero)曾为了模仿巴内修斯,发表了同名著作《论职责》。其中,他从巴内修斯的著作中“借用”了一些内容。

巴内修斯的其他作品还有《论高兴》(*On Cheerfulness*),《论天道》(*On Providence*),《论预言》(*On Divination*)等。

结尾

巴内修斯被认为是斯多葛主义从早期过渡到中期的一位人物,他不仅推动了斯多葛理念在罗马生根发芽的历程,也开始尝试将斯多葛理念更加贴近、适用于日常人的生活。他的最主要的一位学生为波希多尼(Posidonius)。

参考文献